|
大膽去思考 中國未來商業模式的30個大膽思考 在傳播格局急劇變化的信息碎片化時代 ,商業模式的未來變化: 1、未來產業分為三種:一維的傳統產業——二維的互聯網產業——三維的智能科技產業。一維世界正在推倒重建,二維世界被劃分完畢(BAT掌控),三維世界正在形成,高維挑戰低維總有優勢。 2、當下的企業分為三個等級:三等企業做服務——二等企業做產品——一等企業做平臺。今后企業的出路唯有升級成平臺! 3、中國互聯網進化論:PC互聯網——移動互聯網——物聯網,PC互聯網解決了信息對稱,移動互聯網解決了效率對接。 4、電子商務進化論:B2B——B2C——C2C——C2B——C2F,從商家對商家、到商家對個人、個人對個人,個人對商家、最終是個人對工廠。 5、中國的電子商務正在改變城市格局。 “北上廣深”正在變成“北上深杭”。未來中國的城市格局應該是“北京的權力調控+上海的金融運作+深圳的智能科技+杭州的電子商務”。 6、經濟結構進化論:計劃經濟——市場經濟——共享經濟——共產經濟。從“按計劃生產、按計劃消費”,到“按市場生產,按利潤分配”,再到“按消費生產,按價值分配”。 7、產業鏈的流向正在逆襲。以前是先生產再消費:生產者——經銷商——消費者。未來一定是先消費再生產:消費者——設計者——生產者。 8、廣告業態的進化論:后來的互聯網廣告開始依靠技術實現精準投放。 9、商業角逐的核心先后經歷了:地段——流量——粉絲三個階段,房地產經營的就是地段,傳統互聯網經營的就是流量,自媒體經營的是粉絲。 10、媒體的進化論:傳統媒體——新媒體——自媒體——信息流。媒體正在由集中走向發散,由統一走向制衡。 11、行業將越來越細分:行業將越來越垂直、協作越來越完善。 12、社會的傳統關系網被不斷撕裂,以價值分配為關系、新的鏈接正在形成,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,進行價值傳輸。 13、中國人正在由外求變成內求。外求即就求關系、求渠道、求資源、求人脈,求機會,當你做好你自己,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,這就是所謂的求人不如求己。 14、對于未來每個人來說,有一個東西會變的很重要,那就是信用。行為——信用——能力——人格——財富。 15、傳統社會的總財富是這樣創造出來的:人們依托固定公司,在固定時間、固定地點重復固定的勞動,屬于被動式勞動。 16、中國99%的公司和集體都將消失,各種垂直的平臺將誕生。大量自由職業興起。組織結構從公司+員工,變成平臺+個人。 17、未來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經濟體。即可以獨立完成某項任務,也可以依靠協作和組織去執行系統性工程,所以社會既不缺乏細枝末節的耕耘者,也不缺少具備執行浩瀚工程的組織和團隊。 18、未來如何擁有自己的產品?邏輯應該是這樣的:創意——表達——展示——訂單——生產——客戶。 19、中國今后將無工可打。打工的本質是定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,并不承擔結果。隨著雇傭時代的結束,你必須為社會和他人創造價值,否則你就沒有存在的價值。 20、今后將無生意可做。傳統社會只所有生意可做,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。 21、中國商業未來十年內的主題都將離不開跨界互聯,以互聯網+為基礎,不同行業之間互相滲透、兼并、聯合,從而構成了商業新的上層建筑。 22、未來社會的完善,離不開一批有“匠心”的人:也就是那些腳踏實地的人。比如工匠、程序員、設計師、編劇、作家、藝術家等等,因為互聯網已經把社會的框架搭建完成,剩下的就是靈魂填充! 23、精神文明的紅利期正在到來。傳統的物質文明進展步伐已經開始放慢,因為工業化已經將社會各項硬性設施布局完善,物質的野蠻增長期已經過去,而互聯網又已經把所有的鏈接搭建完畢,柔性內容開始兇猛增長,新文化行業是一個增長點。 24、私有財產會更加神圣。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圍繞利益展開,而且目標簡單而明確,財富分配不再需要依靠政府主導,而是一種天然的價值回饋。 25、中國未來只有三種角色,自下而上依次是:價值提供者——價值整合者——價值放大者。價值提供者是依靠個體勞動創造直接財富,價值整合者是依靠配置社會資源間接創造財富,主要指的是企業家和各種組織。 26、中國人的財富形式先后經歷了:糧票(花錢的權力)——存款(現金數字)——房產(固定資產)——估值(虛擬財富)四個階段,未來的財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,趨于虛擬和抽象。 27、中國未來將建立一個偉大的“超級互聯網公司“,將現有大的互聯網公司收入囊中,通過高效協作和行業將整個社會帶入價值創造和吸收的大循環。 |